會船甲天下,一夢到溱湖。
會水會船繪姜堰,養生養福漾溱湖。2021年4月8日,十里溱湖再度成為一個大舞臺,第十五屆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節暨2021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盛大開幕。
2021年3月31日,“希望的田野——脫貧攻堅 共享小康全國攝影展”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。
過去這一年,作為記者,我們也走得殊為不易。采訪線索多、采訪難度大、采訪風險高、報道任務重。
都說壩上草原是攝影人的天堂,金秋的壩上更加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前往。
為推動攝影事業繁榮發展,引導和鼓勵攝影人加強短視頻創作,助力更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打造個人影響力,微信聯合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,共同舉辦首次“微信攝影時刻”全國短視頻作品征集活動......
2020年10月31日,2020南昌飛行大會開幕式在南昌瑤湖機場舉行。
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(以下簡稱“濕地公園”)位于西安市東北部,西安浐灞生態區北翼,灞河入渭口區域,距離市中心19公里,距著名的“涇渭分明”僅3公里。
百里竹海是西部最大的高山竹海,擁有成片竹林35萬畝,竹品種180余個;這里是“中國首批森林氧吧”。
破山海明禪師于清順治十年創建的雙桂堂,位于重慶梁平區金帶鎮萬竹山,因金桂、銀桂兩株古桂樹而得名,擁有宏大的明清宮殿式建筑群,被譽為“西南禪宗祖庭”,是明末清初時期漢傳佛教的最大禪派之一。
山清水秀,濕地潤城。盛夏走入梁平,滿眼的蔥郁和清涼。
會龍莊位于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鎮雙鳳場,距離重慶主城區95公里,距江津城區60公里,是一組保護完好的多院落組合的合院式古建筑。
冬去春來,一個冬天,經歷六個節氣。
2020年的中國高考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落幕了,又一批高三學生度過了他們學生時光的難忘階段,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考驗。
布托湖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城北約25公里處,它是瀾淪江支流色曲河的兩個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,海拔4500米至4600米。
類烏齊縣,是古代“茶馬古道”的必經之路,因域內山川風貌與萬里之遙的阿爾卑斯風光相似,被譽為“西藏小瑞士”。
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伊日鄉小學位于一片茂密的森林中,被稱為森林生態小學。
昌都地處西藏自治區東部,素有“藏東明珠”的美稱。
展覽圖片總數205幅,分為五個篇章。圖片拍攝來自27個國家。參與圖片展的中外攝影師超過100位。
今天,北京迎來了“新高考”改革后的首考。
武大校內櫻花1000多株,以日本櫻花、山櫻花、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四種為主。
在防控疫情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中,醫務工作者成為“最美逆行者”。在這里,我們選取《人民畫報》70年封面中的醫者形象,獻給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,以表達我們的敬意。
冬去春來,春暖花開,山城春色漸濃。黑天鵝在水中游弋,桃花朵朵綻放。
位于江蘇興化市千垛鎮的千垛菜花景區,以其獨特的“垛田”地貌享譽全球。
《人民畫報》一直有個傳統,那就是在每年春節的當期畫報,大多會選擇一張喜慶的照片或美術作品作為封面,以慶賀新春來臨。
一九四九年后,因戰爭而被迫中斷多年的中國考古學開始復蘇,考古工作遍地開花。
11月21日,“時代光影?致敬母親”影像巡展在江蘇大劇院美術館首展。
在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之際,翻閱一本本《人民畫報》,不同時期記錄的空軍影像展現了一代代空軍指戰員的奮斗與進取。
70位攝影家的創作,70幅特殊的合影。
青巖古鎮,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,依山傍水而建。這里蘊含著豐富的神話傳說和濃郁的地方風情。
2019第四屆中國鳳凰民俗攝影雙年展于2019年10月26日—10月30日在鳳凰古城舉辦。
10月20日,2019多彩貴州·第十二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(以下簡稱“大展”)各大獎項在北京中華世紀壇揭曉。
10月20日下午,“我和我的祖國——株洲市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攝影圖片展”在北京尚8國際廣告園開幕。
春華灼灼,秋實離離。今天是第二個“中國農民豐收節”,在這個收獲季,全國各地秫熟稻香、牛羊成群、瓜果飄香……
自1950年創刊以來,《人民畫報》的記者拍攝并記錄了新中國各個時期的大國工匠。他們做著平凡的工作,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。
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曾因盛產朱砂崛起、也曾因資源枯竭而遭遇瓶頸。但智慧的萬山人,在困境中變廢為寶,建設了中國第一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礦山休閑懷舊小鎮——朱砂古鎮。
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,集中展出百多年來中外攝影師拍攝的中國長城。
在《人民畫報》近70年的影像資料中,我們看到記者多年來拍攝的冰雪運動影像。
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,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“我與中國(@China)全球短視頻大賽”6月17日啟動。
在此,我們從近70年的影像資料中甄選部分作品,用圖片展現大江大河的壯美,也讓我們通過圖片感悟環境的彌足珍貴。
“綠色”的本源是生態,“綠色”的初心是生活。
日前,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“我與中國”全球短視頻大賽作品征集正式啟動。
5月13日,上午9時30分,隨著大興塔臺管制 員的指令,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空客A380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(以下簡稱 大興機場)西一跑道上,大興機場迎來了第一架試飛飛機。
每一年的兒童節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日子。在第70個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,我們特別呈現《人民畫報》記者多年來拍攝的少年兒童影像,祝愿全國各族少年兒童“好好學習、天天向上”。
華北平原麥田滿目金黃,麥收工作進入高峰期。
五月的北京,草木生長,一場穿越時空的文明之約在這里開啟。在持續一周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,人們不僅共賞多元文化之美,也共謀文明共存的發展之道。
不負好春光,這里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;通過記者的鏡頭,也帶您領略不一樣的豐都。
星空,給予人類無限的想象,被賦予了浪漫的色彩,穿越時空,見證著歷史文化的衍變。為此,伊朗攝影師巴巴克·塔夫雷什和中國攝影師戴建峰用他們的相機,凝固下蔚為壯觀的“絲路星空”。
我們呈現《人民畫報》記者多年來拍攝的青年影像,以此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。
建筑是凝固的藝術,也是凝固的歷史。人民大會堂作為1959年“國慶十大工程”中的“重中之重”,承載了很多含義和希冀。